母亲是一介大字不识几个的家庭主妇,这里所说的收藏当然不是钱币瓷器,也不是古董书画,更不可能是翡翠玉石,你们或许很难想象,母亲收藏的无价之宝,是一堆废弃的瓶瓶罐罐。
放假回老家,一推门便见院子的石桌上晒着一些大小高矮不一的瓶瓶罐罐,有塑料的,也有玻璃的,琳琅满目,三个大大的保温箱端端正正地摆在客厅一旁。觉得它们放在家里实在不匹配,乱得看不下去,便卷起衣袖动手整理准备把它们扔掉。
正好从外面拎着个大箱子回来的母亲,一看这情景,连奔带跑地过来好象护宝似的一把抢过去,边把我往楼上推,边嘴里不停地埋怨:“这些瓶子我都有用的,你以后不要再给我整理了,你不动则已,一动一个家就被你收拾得只剩半个了。”
我责备母亲:“你怎么和捡破烂的一样,总喜欢把这些箱箱瓶瓶罐罐往家搬,再豪华的装修,都被你搁得乱七八糟。”
父亲笑着戏谑母亲道:“你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你母亲平日里收藏的宝贝呀!你呀!不当家就不知柴米油盐从何来,整箱整箱往家搬的时候,你以为那些瓶瓶罐罐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每次你们买回来的肉松、核桃酥、干果一吃完,她都不舍得把瓶子扔掉,每次都是认真地洗洗刷刷后,用开水逐个烫着消毒,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太阳底下沥干,最后便如获至宝般满心欢喜地储备着,等着把各式各样的物资:客家米酒,杨梅酒、咸菜干,炸花生米,咸鱼干等等往里填满。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惭愧不已,想起每逢年过节,我们在品尝着母亲捎人带来各式各样的瓶罐里装满的家乡美味时,却从不问出处。特别是每年清明节的前几天,母亲便会提前为我们几兄妹准备好最爱吃的“清明桃”,即便今年母亲患腰椎间盘突出,不宜劳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做这个老家传统的“清明桃”,一解我们思乡之情。母亲一大清早便把前一夜泡好的米拿到街上磨浆,然后做皮炒馅,号召着几个姨妈婶婶沸沸扬扬来帮忙做好满满的一冰柜。
一切物资准备妥当后,父亲和母亲把那些装得满满食物的小瓶罐,和速冻好的“清明桃”放置在三个大保鲜箱里,再用透明胶带封存好,它们如同救灾品一样浩浩荡荡地寄往厦门我们三兄妹的家,几乎与物品同时到达的是母亲的电话,你若赞美表扬母亲两句的话,母亲内心的甜蜜与幸福更是溢于言表。不过令母亲遗憾不已的是,无法让这些瓶瓶罐罐,漂洋过海送到她那远在英国的最小女儿手里,总心疼说妹妹最可怜,无法吃到这些家乡的美食特产,没人照顾吃喝。
感受到母亲的收藏之旅是如此的艰辛不易后,每次喝完母亲寄来的客家老酒后,我不再为了怕麻烦要整洁,而把这些装酒的葡萄糖罐随手扔了,而是如同母亲一样,把它们认真地洗刷完沥干,再整整齐齐地放回箱子里,待到下次回去时带回给母亲再利用,同时我也养成了每次看到一些比较精致漂亮比较容易盛物品的瓶子时,我也会帮母亲收藏着,幻想着她那永不疲惫的身影把这些瓶瓶罐罐如何用爱一点一点地盛满。
母亲总是这样乐此不疲地为远在他乡的孩子们日积月累地收藏着,伴随着岁月悄然流逝的脚步,记不起每年有多少的瓶瓶罐罐这样流转往返于两个城市,传递着母亲对我们无时无刻的思念和爱,让这些珍贵的收藏品永远丰盛,永不枯竭。闭眼想想,真好,有母亲惦记心疼牵挂的时光,无论年纪多大,我们永远都是一群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