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常说:不能与不为仅一步之遥。母亲常说: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而对于“
超越”这两个字来说,“为”又是很重要的一步。
运动员的胜利,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坚持不懈。但如果他在赛前就已经认为自己不能胜过其他人而放弃了,那么他永远无法
超越,更别提超越
自我了。由此可见“为”与“能”的重要性。
还记得以前练钢琴的时候,看到那七八页的琴谱就已经头晕了。所以想也不想地就对母亲和老师说:“这也太多了,可以不弹吗?”虽然知道退缩不好,但可能是一种对于这种事情的天生的恐惧吧,我还是放弃了。但现实总是不会如我所愿的。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我只好每天乖乖坐在钢琴边,留着眼泪一行行地反复练习。从单手到双手,从慢速到快速,从生疏到熟练。出乎意料地将这首曲子背了下来,而这也不过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我顿时十分佩服我自己。我知道,因为我的“为”,我超越了自己。
于是,经过这件事我了解了“能与为”更深,更重要的关系。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而是“不为”,一旦跨越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我们就一定可以下定决心将一件事情做好。这,就是最好的“超越
自我”了。
到了高中,才发现原来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我以为考试不及格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它成了常态。我以为高中的功课会比初三轻松,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就拿翻译古文来说,以前,只要随意拿着古文书把翻译抄写一遍,草草了事就好。可现在的要求却是一字一句逐个对应,并且还需要依靠自己脑中知识的积累。比如《阿房宫赋》的翻译,那是第一次在这样的要求下翻译文章。记得那时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完成。借助着课下注释,字字对应地完成了。与参考书上的翻译对照,尽管有些字词不一样,但总体还是不错的。那时候,我忍不住想,为什么初中的时候不能坚持独立完成呢?后来有了答案,那时候在自己翻译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么难,一定翻不出,还是看资料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觉得自己“不能”,于是“不为”。
现在想来,要不是老师硬性规定说要自己翻译,我可能永远就“不为”了吧。对此,我还是十
分感谢老师给了我“为”的机会,使我成功地超
越了自我。
所以,很多看来“不能”的事,实际上是我们的“不为”造成的,只要迈出了那一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超
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