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需要被社会承认,需要与社会的成员产生联系,然而这种联系是一种需要用感情维系的,这条隐形的纽带,确实存于我们身边。
感情是相互的,人需要付出真心才能换回真心,交流是不可或缺的,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其所著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创造了主角斯特里克兰先生。身为银行家的他有着在外人看来十分美满的生活,事业有成,儿女双全,但事实上他并不幸福。他和他的妻子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人在思想上甚至没有更多的契合,这也导致了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只为追求心中仅存的秘境——美术。如果斯特里克兰拥有一个心意相通的妻子,妻子便是他的避风港,是他在事业不顺时的心灵港湾,是他内心秘境的另一个见证者,又怎么会是他下半生漂泊命运的促成者。本应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无话不谈,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心却相隔如此遥远,是世界上的一大可悲。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之一,使它经久不衰的在于蕴含其中深刻的道理。小王子有一朵非常珍爱的玫瑰花,百般呵护,为她遮风挡雨,得到的只有玫瑰的虚荣的炫耀。小王子对玫瑰的爱是纯粹的,玫瑰又何尝不爱那个精心照料她的人,只是两个人都不懂对方罢了。小王子以为玫瑰需要的是朴实的呵护,然而玫瑰需要一个能满足她虚荣心的追求者;玫瑰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小王子更加爱她,反倒伤透了他的心。两个相爱的人在爱中互相伤害,越爱越深,只是因为不懂,朝夕相处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一味的付出自己认为的真心,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失物之书》中的小男孩戴维失去了妈妈,爸爸却不把他的悲伤放在心上,不明白强装不在意的戴维的心。他再婚了,撕扯下了戴维一直以来的伪装。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不能改变无法心意相通的事实,当下很多父母也只是年龄增长了的孩子而已,他们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对别人的喜怒哀乐置之不理,甚至强加自己的理解,好像本来就因为某件事正处于悲伤的孩子受到批评之后不会更加伤心一样。
周国平说:“不管你与谁一起入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梦乡。”人也是孤独的,不会有人真正懂你,也许你也不清楚自己的内心,更不用说别人了。我们自以为很了解别人并洋洋自得,事实上也只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我们不过都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