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常一样,从小区门口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忽然之间,视线中出现了一个迎面走来的男人的身影。你们打了一个照面,你认识他,并且你们绝对见过不止一次,你内心如此确认。而他也自然认得你,否则他不会向你靠近的同时投来友善的微笑。你稍有迟疑,只好微笑着点头回应,随即与他擦身而过。与此同时,他在你的心中被打上了一个有些可悲却又令人无可奈何的标签:陌生人。多么讽刺,要描述他人,对我们而言最为常见而又熟悉的词语竟成了“陌生人”。
不用说,在许多孩子的回忆中,“陌生人”在大人的口中成为了危险与狡诈的代名词,他们的言语不可置信,他们的好意不可接受。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于陌生人的印象逐渐有所改观。
儿时淘气的我常常被父母恐吓,说那门外楼道内走过的拿着蛇皮袋的汉子,是要抓走不听话的小孩的。而他脸上的几道横肉也确实透露出几分凶狠,我因此对他望而生畏。等我稍长大些,便渐渐觉着他实际是一个挺热心肠的叔叔一般的角色了。然而有些事实并不会改变——我至今仍旧无法喊出他的名字。在我对“人”的分类中,只不过于“熟人”和“陌生人”之间多出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个名词罢了。“陌生人”不一定值得信赖,“熟悉的陌生人”有几分安全感,仅此而已。
然而,倘若仅是那些常能见面却报不上名的人们,那么所谓“熟悉的陌生人”也不能激起人心中的感伤。还清楚的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有那么一位同我关系极好的同学。他是一个极开朗的人,却又从不会嘲笑我或是显摆自己的本事。我们一起研究题目,一起讨论喜欢的游戏,一起交谈当时班级中所谓的“八卦”,我甚至还常到他家中作客玩耍,然而自从小学毕业之后彼此便没再见面。而如今在高中的某日里,我在学校的走廊中惊喜地辨认出了这个熟悉的身影。他的长相变化不大,我兴奋地迎上前,向他招手——他笔直地从我的手臂旁掠过。或许只是我的外表变化太大,他没有认出我吧,我如此想。看着他同别的同学有说有笑远去的背影,我便也没有机会上前搭话了。可是,此后我每每看见他,他总在向着别人讲述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语气中多出的是一份自大,我忽地感觉他有些陌生。我最终没再和他说上话,似乎也不想再同他说话,因为他已不再是我先前那开朗但谦逊的知心者了。曾经彼此熟悉的我们,如今却形同陌路,空留回忆。蜷缩在角落中暗自哭泣,是在哀叹我们的过去吗?在路口上,我们最终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倘若是你所熟悉亲密之人,最后却同你在某条路上愈行愈远,愈分愈开,最后走入各自的陌路,才是哪怕轻轻呼唤也足以令人心中感到疼痛的。
也许那一天我们应当留在那个路口停住脚步?我曾不止一次如此思考过,或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在某个路口再次相遇,互相淡淡地招呼一声“哟”?“曾经最美”,这话一点不错。但曾经的美好终究停留在曾经,只好让一切成为回忆吧。
愿世上彼此熟悉的人们终于不再走向陌路,也愿那些曾经爱过、怨过、遗忘了的陌生人们永远不再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