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常常会感叹着把我现在就读的小学校园和她儿时的校园做对比,她常常愉悦地对我说:“你现在的校园是妈妈小时候曾经展望过的校园的样子。”
听着妈妈的话,我深深地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默默立下志愿:为祖国更强努力学习!我也在心中展望我的小学校园多年后的模样。
那时我重回母校,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在一所坐落在扬子江畔没有围墙的学校,各种名目的树丛中掩映着几座高大的图书馆和实验场,我在校园里到处走走看看,见到了我心心念念的老师们。林老师正带着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的荫凉里一起测量树干的周长,每个孩子手上都有皮尺,量完的孩子拿出纸笔记录着什么,又见到林老师目光里那么熟悉的赞许和鼓励。
我顺着一阵阵清脆的读书声来到江边,原来是刘老师在带着三年级的学生们读诗,学生们正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读完后听到刘老师吩咐大家,今晚有愿意一起来江上感受夜泊的同学可以回家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同意后请带一个毛毯和棉被……哇,原来多年后学生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读诗,还可以在无边校园里感受诗中的情境。当我抬头向上看的时候发现王老师正带领学生在语音操控的大玻璃直升机里面观察下方的操场面积,而一侧的大玻璃就是一个实时互动的电子屏,展示着面积测量动态图。
那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的午饭全是由值日生来准备和制作,分发营养午餐和收拾餐后用具也是由值日生来完成的,因为校长发现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对每个小孩都是有好处的。
我展望,多年后的小学校园,一定是充满浓浓的科学、人文气息,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教育上的完美融合。那时候最值得描绘的一定是孩子们脸庞上洋溢着的自信……